第113章 如果我忽然不见(2/2)

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,www.kcbook.cc,若被浏/览/器/转/码,可退出转/码继续阅读,感谢支持.

同时又对他痛沉利害,最终,他也是为了太后,为了后宫诸人,为了萧齐的百姓能够继续安居乐业,而不能将皇位还给玄宁。

所以,他相信玄宁确实是为了他的母妃回来的。

苏谨也相信,当下却眼睛微微一亮,“我明白了,太妃至今还背负着反叛的罪名,你当然是放不下,如果我们能够为她平反并且追封她封号,你对皇上的仇恨是否会减轻些呢?”

玄宁的眸中,闪过一丝冷漠,只可惜苏谨并没有注意到。

他的唇角,更挂着丝绝美的嘲笑,不过他的语气却很是柔和真诚,“能够如此当然最好,我的母妃为国征战一生,最后却以反叛的罪名将她禁于冷宫,直至忧郁至死。为她平反,给她封号固然是已经晚了,却也是最大的安慰。不过,恐怕皇兄未必肯。”

苏谨悄悄地扭头看向萧鸾,只见他犹豫了下,还是默默地点了点头。

“你放心吧,皇上并不是无德之君,如果你肯罢手,他自然会为你的母妃平反。为你的母妃平反之后,你的罪名自然也就不成立了,到时候再没有人敢说你们母子二人是要叛乱了。”

“果然如此的话,也是我萧齐百姓之幸,只可惜,皇兄向来疑心颇重,不愿意信任别人人,他肯定不会放过我的。”

“他已经变了很多了,他愿意为你们兄弟二人的感情做出让步,你呢?”

“如果真的能够为我母妃平反,我自然更加不会与他争什么了。其实这些年来,我根本也没有与他争过什么。”

“如此甚好。”

话至此,已经说完了。

苏谨叮嘱玄宁不要着急,有任何消息她都会第一时间通知他的。然后出了地牢,走了一段才发觉不太对劲,回头,却看到萧鸾竟然默默地站在宫灯前发愣,已然被她甩下了大段的路。她宛尔一笑,又转回来,拉拉他的衣袖,“你在想什么?”

萧鸾如梦初醒,却是向着苏谨灿烂一笑,“并没有想什么。皇后,其实朕也很盼望我们兄弟二人能够合平共处,如果有那一天,朕一定会感激你。”

不知道为什么,他的笑容看起来有点虚幻似的,美的不真实。似乎是想让他把这笑容留得久一些,苏谨用自己纤柔的手指将他的唇角往上推推,“要一直这样笑才好吗!你啊,是不是又想说那些肉麻的话了,告诉你,你什么都不用说。我与你的这段情,也算是孽缘,我也明白自己的史命了。

这些都是我该做的,如果你们兄弟二人合好,我也算是还了你的情,将来……”

将来怎么样,真的是很难说了。

不过,如果她能够化解这个死局,那么是不是真的就算还了他的情了?她就算在除夕之夜离开,也算是功德圆满了吧。

这样想着,眸中就有了不舍之色,“萧鸾……如果有一天,我忽然不见了,你会想我吗?又或者,我这幅皮囊还在,只是内里的灵魂却已经不是我了,你会认错我吗?你会……会不会把别人当成我,而忘了真正的我……”

“怎么会呢?就算你变成任何模样,朕一定都能够认出你。”

“真的吗?”

“真的……”

……萧鸾第一次在苏谨的眼中看到这种惶然,仿佛天都快要塌下来的那种恐惧和迷茫,他的心狠狠地痛着,心里猜测着让她有这种情绪的原因,最后轻轻地吻住了她的唇,“其实任何时候,你都不用怕,只要你爱朕,朕就会在你的身边,你不爱朕,朕也会在你的身边,任何时候都在……”

她感动的流泪,“就算你现在是骗我也没有关系,我宁愿被你骗,宁愿要这时候的开心和幸福。”

“傻瓜……”萧鸾抱她起来,一路抱到麓宫。

路上遇到几拨巡逻的太监和几个夜游的妃子,都惊讶地张大了眼睛。苏谨一点都不避他们,幸福地笑容灿若春花。直到了麓宫之内,苏谨的笑容更加地娇羞,她认定今晚一定会发生点什么的,果然……

似乎一切都来得过于急风爆雨,却又那么自然。萧鸾的吻落到她的脸上,脖颈上和胸前的柔软之上……不,是全身的每寸肌肤,被吻过的地方,淡淡的凉意,让她一阵阵地颤抖着……

“萧鸾……我,我真的……是爱你的……”她居然在这个时候,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。她能感觉到,他依旧怀疑她。

萧鸾没有说话,只是将她抱在怀里,一双修长的手抚过她的每寸肌肤,苏谨不由自主地流泪,这样爱好辛苦……他顶着自己的怀疑继续爱着她,不能说不深,不真。而她也是顶着他的怀疑继续地爱着他,也不能说不深。为什么如此相爱的两个人,却要因为莫须有的怀疑而不能坦荡荡的爱下去呢?

现在只盼望,玄宁是真的想要放弃皇权。

或许萧鸾和她,都在赌。

**上的坦荡,并不能弥补精神上的不坦荡。所以在最关键的一刻,苏谨忽然推开了萧鸾,急急地披上了外衣,逃也似的跑出了麓宫。那天,她像个疯子,又像个幽灵,从麓宫到御秀宫的路很长,她就这么一路跑回去,只有天上的星光做伴。

她知道,她拒绝他,于他来说意味着什么,他肯定会更加坚定地认为,她其实并没有真正的站在他的这边。但是谁叫她拥有着二十一世纪女子的自尊呢?她的自尊不容她用自己的**去换取他的信任,她要精神上的信任早于**的坦荡,这样才可以真正的灵与肉交融。

而这两个步骤癫倒了,所以她才无法接受。

这是她不能与他滚床单的真正原因,而非害怕朱砂的消失。

>